忆往昔四季苦
看今朝真美颜……
谁没有故乡
谁没有小时候在
故乡的那一段魂牵梦绕
谁没有故乡渐行渐远的痛处……
谁没有期盼故乡会更好……
爱我故乡
建我故乡
传我故乡……
在西北的大山深处,有这样一个小山村。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所以与当下的发展洪流相比,显得是有些滞后。人们只看到早晨的一轮红日从东方的山腰里升起,然后跟着太阳而劳作,直到送走了西垂的太阳迎来了东方的月亮才甘入梦乡。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知过了多少个岁岁年年,这里已悄然变得不再平凡……
一、(春耕)
又一轮太阳从东方的山腰里冉冉升起,可能是今天的天气不太好,所以日头显得有些发白发冷,红日里藏着无限地荒凉和无奈……没有一丝的温馨,没有一丝的春望……这是因为现在还处在农历的二月初,二月二才过了没几天。所以满天沙尘,风扫土飞的天气持续到五月是很正常的,今天的天气相比往日还算温和,你听!还能听到狗叫鸡鸣声呢!村里除了年老力迈的老爷爷们、老奶奶们、老伯们外好像是成了一个打烂鸡蛋倒了蛋清蛋黄的蛋壳,再也没有了过年的喧嚣和热闹非凡了!年轻的有的年都没过完就出门上外打工了,而现在留下来的是在外面打工没人要的——因为年龄太大了,不过这样也好啊!村里总是要有人守的,总是要有人看的!他们虽然留守在村里,可绝不偷懒,都早早地赶着牲畜驼着粪上山了。那吆喝的声音在山间里回荡着,回荡着……他们要为春耕早早地做准备而开始忙碌了。年纪更长的老爷爷老奶奶们,他们好像是对这里的一切非常的习惯了,顺从了,绝不以现在的人少和黄沙满天而沧然泪下。他们真的是经过了岁月的洗礼与沉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这个村里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他们更以其坚韧的性德而加入了春耕的行列,虽然体力早已走下坡路了,可干起这些农活来还是信手拈来,绝不含糊。村里除了老人们沧桑的呐喊声之外再也没有别的热闹喧哗声了。因此就显得很是寂静。像是一池死水,再也泛不起好看的浪花了。但生活还得继续,像推磨一样转圈圈!活着就得动弹,生活生活嘛,生着就得活嘛!因为老人们深知,他们的祖辈们也是这样的生活嘛!生在此地便是此命!更要好好地爱惜这个不知养育了多少个祖祖辈辈的这片热土啊!他们脸上的皱纹里透露着无比的坚韧和固执!直到确实老的下不了炕了才撒手人寰……
就这样黄沙三天两头地翻滚了两三个月,老人们总算把该种的胡麻、洋芋、玉米都种上了。顾不上喘上一口气,冬小麦已经是淹过膝盖了。由于天气从过年前下了雪后就再也没有下过了。更别说是贵如油的春雨了,所以麦子显得干涸万分。营养极度的缺乏!有经验的老伯们用一定的尿素兑上一定的水进行雾化地喷洒着。这时候不用说是冬小麦了,就是人也快没水吃了。水窖里去年秋天用彩条布蓄的水也早已用完了,现在吃水的还是到十里之外的深沟里用牲畜驼来的水。因为水的用量不够,小麦的起色还是不大。这可急坏了老伯们,他们在几十个夜晚里都无法入睡。有时候就不得不祈求老天爷下雨!选好了初一或十五进行求雨仪式!还好,总算老天开眼,下了一场雨,真是谢天谢地了!虽然不是怎么得多,但也是久旱逢甘霖了。麦子果然是耀眼了些许!可没过几天,不幸的事又来了,蚜虫和飞蛾还有各种叫不上名字的小虫子越来越多了。老人们又不得不喷洒相应的农药。还要除草,更不能忘了为胡麻、洋芋、玉米除草、放玉米苗。总的来说就是没有闲暇的时候。连日期忘了也是常有的事。比如到哪家老人去世的祭日时才能想起快到什么节气了,或者是由那天过的清明节掰着手指头推算今天是什么日子了,更不用说是吃完晚饭看看电视喝喝茶了。由于在山坡的地里跑来跳去的确实很累了,所以有时间就倒头睡了。根本没有时间去想别的,就是连孙孩们刚过完年去外地上幼儿园撕心裂肺的痛也都忘了!但经常的还在梦里喊着孙孩的名字……
清明节到了,老人们抽空来到各自的祖坟上,恭恭敬敬地将坟茔的周围作了一番细心的打扫,再担上几担新土加盖在坟的上面。将前几天细心准备好的黄白纸条有规则的插在新土上,显然是焕然一新了。再到坟的右上角先给土地爷烧香纸,其程序是先摆好所带来的供品,点燃三支香插好作个揖,跪下磕三个头,将纸钱慢慢地烧化,典上酒茶水再磕三个头作揖算是完毕!再回到坟的正前方,依上程序点香作揖、磕头、烧纸钱、典酒水、磕头作揖算是扫墓祭奠的结束,当然也要放烟花爆竹的,这是在这个村里算是前半年以来很热闹的一天。再加上市区和县城里来的工作人员也来祭奠祖先,来来往往的,再加上烟花、香纸味的缭绕缠绵感觉又像是过年一样。在这之前的春风节气里也有一次小祭奠,说是专门给去世没有过三周年的祖先们祭奠的。所以其规模远不如清明节的盛大热闹。可就是在这个肃穆热闹的日子里老人们以习以为常,他们还得继续得辛勤得劳作……直到夏日的激雷声滚滚响起。老天爷可真是不做美啊!好像是看到这里的人们还没有苦够苦死!便有意地下了一场豆大的冰雹,将快要灌浆的小麦打了个猪拱地,有的将近绝收!所以又不得不改种别的作物。好看的油菜花也不像样了。还好,胡麻、玉米、洋芋因为苗小躲而躲过了一劫。所以又不得不举行祭山仪式,说是祭了山,山神爷就能够挡住冰雹就不打了……
二、(入夏)
转眼间已到了夏天,天气也是越来越热了,五月五也快到了,家家都飘出了甜胚子的浓浓香味,还有用荞麦面做的凉粉,在渐热的伏天里吃上一口很是享受。只可惜今年的杏子让冰雹打落了不少。如果摘上一个绿杏子吃上一口,虽然酸得摇头。但还是馋得流口水,很想再吃上一口。吃多了牙酸的连豆腐都咬不动了。
五月五(端午节)的这天早晨,东方的山腰里还泛着鱼鳞白,稍年轻的奶奶阿姨们便去早早地去拔艾叶去了,因为今天天气很好,草丛里还有很多露珠呢。据老人们说如果今天让露水把身上弄湿了,那身体在这一年里就很健康的。艾叶采摘来了,老人们已在各自的大门顶及屋里的每个小门顶上都插好了柳树条子,再加点艾叶感觉真像是过节的样子了,柳楚柳楚(柳树),看来这个地方还保留着屈原爷爷的爱国情怀……
然后还要给家里所有人都绑上用各色花线搓成的手链。脖子上、手腕上、脚腕上都要绑的,说是戴上不会被蛇叮咬。到六月六的那天还要记得都剪下来丢到房顶上,说是喜鹊要叼去给牛郎织女搭七夕相会的桥用。小孩子们还戴上了老人们抽空做的各色好看的香包、绣球,真是好看!这可乐坏孩子们。还有那像珍珠一样的白里透红的樱桃也熟了,咬上一口露出了鲜嫩的汁液!记得小时候摘上一把放到瓶子里泡上水真是好看!
山上的野草莓也能吃了,野刺莓子也跟着熟了。这当然是只有孩子们才有闲暇的时间才能享受得到的,大人们根本没有时间去享受这些。就这样五月五的一天是在孩子们的欢笑声中悄然的过去了。
这时候,满山遍野的油菜籽已经泛黄了,麦穗的颗粒也渐渐饱满了。上外面打工的能回来的也尽量回来了,因为抢收太关键了。因为这里的气候是春天干得要命,夏天好像就是专门下雨的,三天两头的雷雨。就像三天两头的风沙一样,可雷雨在这时的破坏力最大!不小心人都会让暴雨冲走。这时候如果不投入大量的劳力去抢收的话那一年的汗水就白流了。所以在这时村里的人也渐多了起来。虽忙些但显得热闹些,活跃些,充实些。不像平日里死静死静的。可能来的主要还是邻近的短期的中年打工人,太远的就不会回来。因为还得计算来回的得失啊!更是不能硬请假或硬辞退惹怒了老板将刚找的这个工作丟掉啊!如果丢掉的话那下半年又要到哪里去打工啊。所以便不能回来。让家里抢收多少是多少,小伙子们姑娘们就更别提回家了,除非是有什么最最特殊的事!人们就在这一个月里即短暂而又漫长的日子里不分昼夜的忙碌着…忙碌着……抢收着……抢收着……
先是用镰刀进行人工割。说起用镰刀,还得提前晚上加班加点把刀磨锋利,实在没时间了就到第二天三四点起来磨,磨刀也是很讲究的。这里的人们一般用当地产的一种天然的磨刀石磨。刀要使用的时间长就得磨的时间长!在磨石上洒上凉水来回哧哧的磨着,磨好了还要试刀。最便捷的当然是头发了,有的为了试刀!一头乌发都快剃光了!就这样费尽周折的磨好了刀顾不上吃上一顿清闲早餐就早早的来到了地里收割。有经验的老人们总是将裤子和袖口挽的很高!看起来也很有精气神!先要打腰绳,尽量的用比较长的麦杆,将其整齐得拧在一起并铺开,再割的刚刚能捆住时再进行捆扎。捆扎也很有讲究,要将交叉的麦杆一停一动的拧,不能同时都拧,否则的话手一松开就散了,拧好了正好利用散开的那个劲和头上不动的那个劲形成了二力平衡的结。要打开的话也很容易。要是去的太早有露珠话就不能急着捆,等太阳出来晒干再捆。家家就这样的抢收着……抢收着……
其实人工一天也割不了几亩,而腰也弯的越来越疼了,但还得坚持。就这样争先恐后的忙了十来天总算收割完了。天气好点的话等晒的干透了再往场里拉。若天气不好就要湿重湿重的拉,而拉的主要工具是架子车,有些路窄的还得用担挑着转。上坡时由牛马牵引。牛拉车上山最好,它只前进不后退。所以这里的人们无不具备着一股牛劲奋战在这个深山里。牛的不足就是走平路走慢。要是车实在上不去就互相帮忙往上推!
当然了最刻骨铭心的要数尖担挑了,将两根带有小树杈小勾的一样长的麻绳捆上一样重的麦子插好挑在肩上。若把握不好就会偏担、透担、翻担、掉担。走在羊肠小道上真是如走钢丝,不会换肩的话就要一个肩一直挑到目的地。担的好了就是:
捆成两捆挑肩上
走在钢丝上还把歌唱
担的不好了就是:
下坡两腿软酸酸
上坡两腿如灌铅
偏担透担翻担全
换个肩膀难又难
扯破皮肤心胆寒……
那个红红的、肿肿的、血都快流出来了的肩,再加上汗水的侵蚀!那种滋味啊真是叫人几辈子也难忘啊!
就这样拉到场里还得做成麦垛子,这做垛子也很有学问,不是每个人都会,有时还得请老师傅们来帮忙干!干不好了就会踏陷。师傅们弄的像个很大的坛子,像个很大的蒙古包,一个个的巍峨的矗立在场的边上,露出了与天斗的风雨雷电都不怕的气势!就这样又持续了十来天,总算大家都把麦子拉到场里了,谁家的垛子最大就表明谁家的收成最好!可最终的定论还得装成袋子归入粮仓才算数,所以这碾场可谓是关键中的关键。这里的人们一般十来家一个场,互相协商分先分后的进行碾场。天气在这时显的极为重要!要不到嘴的肉就掉了,煮熟的鸭子就飞了。可天气预报对于局部的雷阵雨也难以预料。所以塌场的事也时有发生。这可谓是灭顶之灾、晴天霹雳啊!所以人们慎重的选好好天气后就早早的十来家一起将一家的麦垛拆开拉到场里摊上,然后用托拉机带上碌碡进行碾,只看到烟筒的黑烟直冒,托拉机像秒针一样转圈圈。麦子的颗粒在碌碡的碾压下蹦的老高。有的跳到了司机的草帽上滚了下来喜乐了司机。周围的人们也称赞着这家的收成好麦子颗粒饱满……
在托拉机的鸣叫声中,在人们的欢笑声中人们才得以小舔、解解暑乏。再喝口小茶容入到丰收在望的喜悦中。等第一遍碾到了托拉机停下来降温休息,人们就起来拿着杈进行抖翻(俗称抖场),只见人们从边上开始往外抖翻,麦粒都抖了下去,整个所有的人围成一个大圈圈。随着手动的速度慢慢的转着圈,将没有碾下的翻到上面重新碾,不一会就到中间抖完了,中间空出了一个大圈子麦粒老厚了!然后托拉机再碾到第二遍抖场就从中间的大圈里开始抖。就这样人机来回得交替着进行五六遍算是碾完了,然后起场后将麦草腾出来弄成麦草垛子,再将带麦衣的麦子推拉到场的边上利用夏天惯有的东南风扬场。只看到土烟滚滚,饱满的麦子垂直落下,轻的麦衣漂漂洒洒的落到了场心里。不一会儿麦粒就堆积成了黄葱葱金灿烂的大沙丘。
这可乐坏了来给大人们帮着装口袋的孩子们,他们光着小脚丫子如:
鱼游大海任翻滚
鹤舞云天喜翱翔
不一会儿,主家送来了香漂万里的美餐,大家都经不住美味的诱惑一拥而上顾也不上洗洗手,狼吞虎咽的吃着笑着说着还比谁吃的最多,大多吃个五六碗都不在话下,但从来也不发胖,而身体是越来越好。不一会儿就吃了个锅碗朝天!那种团结在一起生产吃饭的感觉真是叫人回味无穷啊!
不一会儿
夕阳跳下了高山,
云霞映红了蓝天……
蓝天更为人们丰收的喜悦而喝彩欢呼。大家在丰收喜悦及天上祥云的祝贺下都纷纷起身二次扬场的扬场、装口袋的装口袋、扎口袋的扎口袋、点数字的点数字、往家里拉的拉,不一会儿众心齐泰山移,将丰硕的成果全拉回了主家,一般一个家里碾八九十袋子粮食(合八九千多斤),就这样一天碾一场用半个多月才能碾完。
再就是开始翻地了,方式还是很古老的二牛抬杠,但见:
鞭飞歌吆唱
土翻滚如浪
铁铧闪寒光
烈日烤地烫
人畜汗水灌入地
气喘嘘嘘折来回
四蹄奔涌奋向前
两脚如风熟把檐
畜听人言忠顺从
人听天命奋勇奔……
就这样一上午才翻上不到两亩,下午确实热的没法翻耕了。所以翻完地又要十来天。地总算翻完了,可胡麻又黄了,洋芋玉米在这时更是更是要精心的呵护!
秋台的社戏开始唱了,人们只能忙里偷闲的看看,有的人收完麦翻完地就老早的上外地打工了,顾不上看上一两天,当然了秋台看戏的人要比春台的人多些,这是因为抢收而回来的打工人。随着两声铁火药炮的巨响社戏开始了。那古韵秦风响彻云霄,庙宇仙音随着秦腔的唱响和祥云的缭绕也是风生水起。但见白发如霜的老爷爷老奶奶们静坐在台下侧耳傾听,目不转睛的看着仿佛容入戏中,穿越其境。稍年轻的像是被剧情的孝道所感化而恭恭敬敬得站在老人的后面践行着知行的合一。小孩子们欢呼嘻闹,有好看的武戏时站着看会,并为武僧绝活杂耍翻筋斗而欢呼喝彩!只见台上秦音时而高亢激奋,时而悠扬逶婉,时而歌乐升平、团聚喜庆,时而悲情四起催人泪下。或是《铡美案》里包文拯的铁面无私、六亲不认和执法如山的历正严词,或是《窦娥冤》里的悲情愤慨,或是《天仙配》里的喜庆团聚,或是《黄河阵》里的仙神会战……无不感化着台下的子民们,真是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啊!正如台上对联所说:“台上人台下人台上台下人看人,观古戏思今戏观古思今戏演戏”。就这样社戏连着唱了四天四夜,大多数人还没看完就上外打工了……
杨守山和邻村的包利家因为要订婚,所以在麦收前就请假回来了,帮着大人干了所应干的农活就抽空看完了这四天四夜的戏。回想他们年轻的人生,又何尝不是戏啊!真是造化弄人啊!原本他们俩都洪洪烈烈得多次追求过自己的爱情,可都是因为家里的条件不好,有很多次男的被女的甩了,女的被男的揣了。真是老天捉弄人啊,杨守山都三十七了,包利家三十五了,在各自的村里已算是剩男剩女了。经过这样的一波三折后,他们也想通了,冷静了,理性了,认识了老人们所说的门当户对的重要性,他们便无奈的选择了老传统,选择了父亲之命,媒妁之言。就这样他们便阴差阳错的走到了一起。在看戏的这几天里他们手拉着手肩靠肩无不感叹着人生如戏!他们订婚的日子就选在社戏后的七夕节前的七月初六,以双日为好,更以奇巧节的相连为妙!就这样杨守山他们家在订婚前的前一天忙碌得准备着订婚所用的物品,如四水情里的四大件:
用红头绳捆起来的两小捆白暂暂的粉条
用红头绳链起来的两瓶酒
十二个白白亮亮的大馍馍
点上桃红的五点梅好看极了
还有两盒礼品四小件是:花生、核桃仁、糖果、茶叶均以双数用红纸包好!还有双数的香纸、衣服、洗脸盆、暖水瓶……总的来说越大气越豪华越好!就这样守山一家人都在忙碌着,到了第二天快走的时候还在忙碌着,不一会敬请来的村里的德高望重的长者也来了,媒人也来了,加上守山父亲和守山共四人。再经过一番缜密而周详的检查按排后,确保了不少一样东西不出现万无一失后,四人才动身起程。守山用一根华丽的水担(担水的担叫水担,担麦捆的叫尖担)担着主要的礼品,穿着平日里舍不得穿的华丽衣服显得各外耀眼帅气,可是心里还是七上八下的,总怕发生意外,大人们也边走边盘算着怎么应对所出现的意外,就这样他们翻山越沟,走走停停,守山因为担着主要的礼品显然有点累了,但是因为出了汗反而不怎么紧张矛盾了,倒是有一股暖流从心中而来,美滋滋的。再说包利家家里这时也忙的不可开交,院里屋里人出人进的,烟云缭绕,远远的就闻到了酒菜肉香,门口更少不了接守山他们一行的。院外周围更是围站了要争看新女婿的男女老少村民,不一会儿守山他们浩浩荡荡的来了,围观的人纷纷的称赞着守山的帅气,有的说这孩子早就认识,人怎么怎么样,家怎么怎么样,守山及随从人也热情的打招呼!说笑间便到了利家的门上,早已恭候多时的迎宾们接近守山一行就恭恭敬敬的接礼品的接礼品,握手问候的问候,寒喧客气了几句便迎进了家。进入堂屋,但见中堂八仙桌上灯火辉煌,香烟缭绕,包氏三代的宗亲神位引人肃然起敬,守山村的长者和利家村的长者将所带来的小四水情打开供在桌子上,再各拿两支香点燃互换后插在两个香炉里,同时作揖,后面的人也同时跟着磕头,等两位长者烧完纸钱后再磕头作揖。然后分宾主的上炕入席,炕桌上早已摆好了丰盛的酒席,守山当然不能坐的,他要为长辈们在地下的火盆炉子上煮茶,就这样茶酒过了三巡,进入今天的主题订亲。大家都为这两孩子同情,诉说着这两孩子们的不易,可到了说到彩礼时双方都显得激动万分,利家家要十八万八!守山家确实没有这么多的钱,互相都争执着,僵化着……这可让利家守山作难了,按理来说利家家要的也不多,村里和邻村的要的更高,二十万多的也很多,他们也是走中间的,要是不要的话利家的弟弟娶媳妇可哪有钱给别人啊!而守山家确实也没有这么多的钱,还有个弟弟也老大不小了,这可真是作难死两家的人了。就这样一直持续到日快落山了,到最后还是利家的父亲明智,以十六万八豪定,而守山家在这时也只好应允。必竟都是养儿养女的,都不容易啊在这个小山沟里。最后大家事定欢尽,并商议好了年底结婚的各项事宜,必竟孩子们都大了,勉的夜长梦多,迟则生变!再最后双方的人员再烧香纸磕头握手言别,守山给利家一万块钱,利家回敬四千,并送了利家赶做的新布鞋和精心绣的鞋垫,回敬了两个大馍馍。大家都走出了利家的门,利家的家人也相送至村外,大家再次握手话别,这时晚霞已映红了整个天,一个美好的希望和未来正在酝酿着……
三(秋忙)
守山在第二天顾不上回味昨天的喜悦就坐上车上外打工了!利家为了不给父母添麻烦,好好的孝敬父母所以就没打工去!因为她深知自己结婚后就陪伴父母的时日少了。即使离的家近,但婚后的生活往往是身不由己,所以就好好的陪陪父母!这几年在外面打工感觉亏欠了父母很多很多……
转眼就快到了种油菜和冬小麦的时候了,先是种油菜,将伏天翻过的地撒上农家肥、磷肥、或是油菜专用复合肥进行二次翻耕,等翻完后将油菜籽和上尿素撒到地皮上。这个油菜籽不能种的太深,然后用藤条编的磨上面站上人由牲畜牵引着抹平!记得小时候最喜欢站磨了,站到上面鞭子一挥牛也跑的很快,闭上眼睛比坐什么豪车还舒服百倍。就这样油菜没几天就种完了。接下来就要为种冬小麦做准备了,早上还是用磨将伏天翻过的地磨平。下午就往地里拉肥料,因为老伯们深知土上的多了就收的多,吃的多了就拉的多!你怎么样对待土地,土地就怎么样回报你!黄天厚土是最忠实的,就如这里的农民一样的忠实!
到白露种麦就拉开了纬幕!也就是公历的九月十号左右吧!俗话说收麦不忙种麦忙!就是中小学生也会在这几天放假帮大人们种麦。在早上五点多天还未亮就听到了牲畜的鸣叫声,人喊牲畜声!整个村里、村外,满山遍野都沉浸在一片播种希望的喜悦声中,在地里先撒上肥料,麦种子。这撒麦子也很有计术含量,不能稀,也不能稠。以老伯们的经验一亩地五十斤正好。然后还是翻地,经过伏天的翻耕后和这几天的抹平,踏在地里很舒服,就像和播种希望一样的舒服!地快翻了一半时,太阳才从东方的山腰里爬上来,露出了火红的笑脸,照亮了远处的山峦,深沟里的薄雾也升了起来!真是日照山顶雾缠山腰,人种希望,景色怡人。一副仙神境地的世外桃园尽显眼前!在村里青烟缭绕,年长发白的老奶奶们为早餐忙的不可开交!那原汁原味没有多少调料和荤腥的美味早已由厨房飘出院外,飘到了在地里忙活的人们的鼻孔里,惹的他们肚子咕咕叫。在乡间的小路上,湾腰陀背的老爷爷们担着美味的佳肴,一手牵着孙孩的小手有说有笑的往地里送早餐。渐渐的好多的早餐都送来了。大家你谦我让的围在一起吃了起来。那美味让牲畜都流下了口水!不过它们只有孩子们给拔些草吃了。也借机小恬一会,说实话,一年四季这里的人们累,可它们也很累啊!人们常说卖到山里的驴——没好日子过了!但从来没有怨言,早牵早出,晚牵晚归……人们可真视它们如活宝啊!不一会儿,撒上麦子的地翻完了。小孩子们帮大人们敲碎大的土块也打完了。这会都挣着坐磨抹地,不大一会儿大大光光的像软绵绵大地毯,好看极了,舒服极了,就像美好的希望一样美妙舒服!就这样经过十来天的日夜奋战,麦子总算种完了……
能打工的又打工去了,留下来的老人们又开始挖土豆,掰玉米了!这个当然不是很急!但天冷了土豆就怕冻,所以老伯们还是很有计划的收了回来……
四(冬藏)
慢慢的,天也冷了,野外一片精光。这时候又开始做土豆粉条了,家家洗土豆,粉土豆,涮土豆淀粉,七家一伙,八家一队。忙的不亦乐乎!看着一个个的土豆粉疙瘩在热锅里一小煮,捞出来了又搓碎加上一定量的白矾再揉圆,放进了粉床,在大家合力的下压下一根根的粉条落入了沸水锅,等煮熟后捞到凉水里冷却,再挂到预先支好的粉架子上,在阳光的照耀下分外耀眼!孩子们跟前跟后闹着要吃粉片子,记着煮上或烤上一快放到嘴里真是人间美味啊!不管啥东西都是最新鲜的吃着好!这里的人们都是以品尝新鲜的美味而乐!等一家的粉压完了就炒上一大锅,和上自种的包菜,辣椒坐到一起美餐一顿,就这样一家一家的轮回着,天更冷了村子里的人也更多了!大家都从外面陆续的回来了。村子里又有往日不同凡响的欢笑了,虽然野外冰凝镜撤,可村子里其乐融融,在天阴时家家围坐一炕,吃着苞谷面的甩撒饭,看着电视,或是老爷爷们的火盆罐罐茶和油饼子馍,或是老奶奶年轻媳妇们围坐一炕编麦辫的欢声笑语,或是孩童们野外滑冰打雪仗戏嘻玩耍的热火朝天,或是小伙子们捉麻雀,逮野鸡野兔的欢乐,都充溢着这个小山村里平日的宁静!即使是大雪纷飞,鸡鸣狗叫声的深夜里村子里也显得很是充实!不像往平日的空虚干忙。在天晴时的一大早上,老爷爷们早早的喝完了罐罐茶,到村口的向阳避风处晒太阳,那冬日里暖阳把老爷爷们雪白的胡须照的各外耀眼,岁月雕刻的皱纹也分外明晰!可以想象到他们在这个村子里吃了多少的苦,但他们就像这里的耕牛从来都不吼叫出来!任劳任怨的一辈传一辈的守着这个村子干。他们只有这时候才小恬一会儿,回忆回忆过去的往事,什么小时候给地主家放牛放羊,拉长工,那时候吃饭很难吃饱,更别说穿新衣服了,总是一套衣服四季穿,冬穿棉来夏改单!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总是饿着肚子常受气,挨打挨骂心中记!幸得共产党得天下来得民心,翻身做主肚才吃的饱,穿得暖。社会大发展!村里虽然发展的慢,但他们看着眼前的一切已经是知足了,享福了!比起平日里的辛苦夜算不了什么!看着孙孩们绕膝环缠,也是享尽了天伦之乐……
五(结婚)
这几天守山也回来了,在紧锣密鼓的张罗自己的婚事,什么买家具啊,收拾婚房啊!请邻村乡外的大姑小姨啊!左邻右舍来帮忙蒸馒头的,杀猪宰羊的、做白萝卜胡萝卜菜的,忙的是热火朝天,可心里到底是美滋滋的。当然了,邻村的利家家也不例外。父母们也为孩子的出嫁操劳着……没过几天就是他们的大婚日了。在婚日前的晚上,守山家沉浸在一片欢歌笑语当中,院子里扯起了大棚,门里门外贴起了由村里老秀才爷爷写的欢歌祝福的对联,大门外核桃树上的大喇叭老响了,整个村里都充满了喜气。孩子们你追我赶,大人们祝语涟涟!在守山家里的上房炕上,年老的长辈们围坐一炕,地下稍年轻的大伯们围坐一桌,都在商量着明天的婚事!谁是总管,谁是记礼。谁是引亲的,谁是接亲戚的。谁是陪娘家的,谁是端盘子的……商量了大半夜才都散去。利家家也这样准备着忙碌着,只是不贴对联。到第二天东方才露出鱼肚白时引亲的已经是拿上了提前准备好的香纸,大小四水情已经坐车出发了!今天天气分外的晴朗,好像是老天也为守山和利家来祝福来了,眉开眼笑,万里无云。
东方的天越来越红,太阳露出了会馨的笑脸,照亮了整个村子与蓝天。喜鹊在门前的大树上叫个不停,大门上的大红囍字和老秀才爷爷写的婚联各外耀眼,映在了小孩子们的脸上红润润的,让小孩子们的眼睛闭成了线……只见上联:今朝喜结千年爱,下联:在世不移半寸心,横批:天作之合道出就好事天成!进入大门只见彩条布的大棚占满院子,在门顶上依然是横批:宾朋满坐,对联为有情鸳鸯天合配,佳缘子女喜成双。在门的左内侧,桌子上摆放着音响社备,一精干的小伙子正调放着天合配的秦腔,旁边的桌子上,一文质彬彬的小学老师正在在礼溥上唰唰的写划着,旁边还放着两碟下酒小凉菜,一壶酒,两小酒盅,还有一碟刚出锅的馒头和一杯刚从棚外面端来的一老者煮好的罐罐茶。再看棚内整齐的摆放着从村学校里借来的课桌椅,两桌子一并,便成了浑然天成的八仙桌,有三三两两的帮忙人喜气洋洋的谈笑着,仰望堂屋门顶上一福寿满堂的横批和子孙延绵喜为先,贤良淑惠孝作首的对联,道出了践行的合一,只见中堂的八仙桌上恭奉着杨氏三代的宗亲神位牌各外的严肃醒目,在红烛光香烟的缭绕下又分外的喜庆!再看炕上,有白发长须的几老者喝着炕沿上火盆里煮的罐罐茶,热气腾腾,炕桌上摆好了宴席。凉菜花花绿绿,红红火火,红色的筷子和酒盅酒香使堂内喜气冲溢,地下也同样的摆了一桌。走出堂屋看到门的右侧摆满了烟酒茶杯,茶叶糖枣……应有尽有。穿出棚外向东只见厨房里人声鼎沸,香气四溢,直冲云霄。煎炒烹炸和沙锅里的红烧肉熬的翻滚,让人的口水忍不住流出来。走出厨房进一东南的侧房,只见花花绿绿红红火火的凉菜是炕上地下大盆小盆都摆满,几个精明的阿姨们忙碌着喜上眉头。在对面的西南角,一老者在古老风匣的拉动下,土块垒的火炉的火熊熊燃烧,一壶壶的沸水热气腾腾,完全没了三九天的寒意,倒添了十足的喜庆!在西房门口,更见喜庆的赤点。横批佳偶天成和琴瑟和鸣喜成双,夫唱妇随奏华乐。更显新喜,进入屋内,里面换然一新,喜字红俊,华灯璀璨,炕上的囍字鸳鸯枕被,红润温馨,真是一处凤巢龙盘的圣地,只等着新娘子丽佳的归来了。守山这时乐的口都合不上了,忙出忙进的,穿着一套板直的西服,油光锃亮的皮鞋,发型也是新近理的,在今日精心的疏理打扮了一番更显帅气精炼!走出大门外太阳已老高,一群接亲的翘首张望,生怕怠慢了来贺的亲戚宾朋和快要到来的新娘子,孩子们和村民们都在各自的门口等待,生怕新娘子从眼前溜走……就在大家焦虑与胡乱猜测时,不知谁的眼尖,喊了一声来了来了,大家异口同声的问谁谁来了!回答说新新娘子来了!啊……不由分说,有人跑去屋里报信。只见山路上一辆大面包车奋勇奔驰,前后跟着两辆小轿车,这时麻利的小伙已在门口摆好了迎亲的鞭炮!老者们已全出来了!不大一会,车辆咆哮而至,烟土飞扬,车上的囍字气球花花绿绿,喜气充溢。鞭炮响起!只见守山奔涌上前,从前车上抱下来利佳,再旭辉的照耀下利佳更是美丽动人,用多少华丽的言词都不能说出杨守山和包利家的郎才女貌!不由分说守山抱着利家在众人的簇拥下进入了新房。而双方的老者们拉着手客气的谦让着进入了堂屋,这时双方的老者们又极其严肃恭敬而又喜庆的完成了对祖先的祭典!只见双方互换香纸,插香作揖瞌头烧纸典酒水再瞌头作揖!完事后又让女方的老者和所有的送亲人即娘家人入席而坐,席上的凉菜已早摆好,花花绿绿,红红火火的!先端上来了刚煮好的热气腾腾的罐罐茶和糖果!这时看席口的先给娘家人的老者敬酒,顺序是左大右小,得一左一右的敬!然后是地下的一席,看席口的敬完了就是主家人敬,即是守山爸和守山依次敬!大家再喜庆的酒香的谦让的份围中坐席喝酒喝茶吃瓜子!还给送亲的孩子们七大姑八大姨们发红包!酒杯交错,喜庆和鸣!招待娘家人可要万无一失!不一会端上来了肉菜热馒头!下酒的凉菜也相应的扯下,再酒后的面红心喜下和热菜香味的四溢下送情的老爷爷胡子更白了,笑出的皱纹更深,等吃完了热菜,又将他们安排到邻居家进行休息。当然也由村里德高望重的老者陪伴,喝着煮的罐罐茶聊天话喜。不一会只见一碗碗的热气腾腾的醋香肉臊子长面端上桌子!在吃了油腻的肉菜后吸一碗醋长面更是人生享受啊!一个个的空碗扯下一碗碗的面又端上去……等吃完面继续喝茶话喜!这喜事的娘家人可谓是照顾的一丝不苟,当一会娘家人真是无上的尊贵荣耀!再看守山家,人潮涌动,来贺喜的同村人,邻村的亲戚朋友们,还有守山妈妈的娘家人也来了,即守山的舅爷爷们家!少不了的放鞭炮迎接,和利家的娘家人一样一样的坐席吃菜!看样子是菜吃完了,要进行一项隆重的挂红仪式了!但见守山利家双双进入堂屋进行着点香作揖瞌头烧纸典酒水再瞌头再作揖的程序。等他们站起来,由两位年长的守山舅爷爷的代表们同时给守山和利家绑红,门外的鞭炮同时响起,在红被面的映照下两位新人更俊了,更喜庆了!等挂完后守山和利家同时给舅爷爷们瞌了头才退出来……然后舅爷爷们也和娘家人一样被安排到了另外的邻居家进行休息吃饭喝罐罐茶!大棚下的八仙桌上酒杯交错,猜拳喝酒坐席的进入高潮!帮忙端盘子的来来去去,大门外迎送的坚守岗位!不一会娘家人从邻居家过来了,他们又要坐席吃菜再坐席!他们要走了,等坐完席,他们整体而起进行烧典瞌头作揖,由很多的老者们送出门外再送至村口,坐上来时的车才握手话别……这时落日快西垂,但比在利家村口话别要早许些,……事情更加的圆满些……只见彩云祥和,鹊入爱巢,老者们目送他们远去才转回屋里!院内的一切还是继续……只见有几个同村的喝好吃好了,娘家人也走了,他们提出要耍公公即守山爸,但找不到守山爸,不知道藏到哪里去了,一气之下就把正在担水的守山叔给抓来了,在脸上抹了锅底灰要往新娘的炕上拉,可守山淑极力想溜,但人太多反抗无效就被拉上了炕,这是闹洞房的风俗,利家早有准备!可人们就是死拉硬推的要儿媳妇背公公,硬把儿媳妇推上了公公的背,然后奏起了猪八戒背媳妇的音乐要到院里走几圈,惹的大家笑的前俯后仰,掌声雷鸣,等走完了后两个人霎时间不知了去向!这也为新婚增添了好多笑意……再看日落月出,群星点缀夜空,华灯照亮满院!新人们要拜天地了,鞭炮声响起,大家也都围拢起来!但见堂屋门外的八仙桌上燃起了烛台香烟,一老者严肃站在桌旁边,守山利家也由调皮的孩子们和同乡们双双推了出来,由老者配合着烧典,然后老者念念有词,再由老者高声喧布一拜天地,他们就跪拜!二拜高堂,他们亦如。夫妻对拜……却由调皮的孩子们给他们变成了拥抱和亲吻……等到老者高声喧布送入洞房时!大家一拥而上把他们抬进洞房,然后有人撒着核桃大枣花生桂圆瓜子,还喊着双双核桃双双枣,生下的娃娃满炕跑……真是枣生桂子啊!当然大家不抢,要由守山和利家抢,不一会抢完了!大家这才进入正式的闹洞房,给守山利家出着既调皮又具有亲蜜挑逗性的节目……如果他们不从,就会有难度更大的!就这样大家欢呀闹呀!直截来了个通宵。天亮了,这时又要守山的舅爷爷家们坐席了,他们昨天不能回去,安排住下了!今天这个坐席是新人们敬酒,认亲改口,酒是不白敬的,要掏钱的,喝的越多钱就要掏的多!等舅爷爷们家完了他们走了就是守山父母及亲戚和同村的帮忙人了,还有月老媒人厨房的厨师要特别的招待!就这样又是一天,到第三天才拆棚还借来的家具!就这样守山确实累了,但心里确美滋滋的……(过年)村里的一切又回归了平静,但必竟是腊月初八后了,已没有了平日的平静了,外面打工的都回来了,孩子们放假了,村里的人多了,快过年的气氛越浓了,天天的东集一趟西市一回的盘年货,像春联啊,年画啊,香纸啊年鸡年肉啊,豆腐啊老黄历啊……应有尽有!当然了有的像年鸡猪肉啊豆腐啊都是自己做的,你听今天这家杀猪,那家宰羊磨点豆腐吗!整个村里迷漫在快过年的忙碌气氛中,这可可乐坏了孩子们,他们迫不及待的偷来了家里过年的炮放着,糖果瓜子吃着乐着完全忘记了三九天的严寒。老爷爷们在村口的避风向阳处或下着棋或拉着迎春曲,耍旱船的曲子。在为正月做准备,今年的会长们已拿出来了狮子啊旱船啊龙啊在整理点缀着!有的小伙子更迫不及待的拿出来了锣鼓敲着!春来了春来了,快过年了快过年了……更看到老秀才爷爷家的院子里围了好多人看写春联,但见刷刷点点,红纸黑墨在春日的照耀下夺人眼目,真是春来了,快过年了!人们心中都是春望无限好。转眼就是二十三了送灶神了,老奶奶们在灶台上摆好了糖果献饼子燃起了香烛到快落日时放鞭炮送了灶神,孩子们吃着灶糖传唱着:“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沾。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真是让孩子们唱出了年,忙忙碌碌已是三十。这天,大家都从坟上接来了祖先过年!接没过三周年的祖先还要穿上白孝衫,并且家里也不贴对联或贴绿对联以示丧三年!村里到处都是迎接祖先的炮声和贴对联的炮声。除了每个门口贴对联还要在院中间贴上天官赐福的红纸条,上面贴黄纸点缀,再贴春光满院,粮食如山,鸡鸭成群,六畜兴旺,身卧福地四季安康……的红纸条!真是喜过年欢意,炮震春雷激!千门万户烔烔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家家门上都是张灯结彩,年欢浓烈!这个晚上真是万家团圆日,欢喜过吉时,全都围坐着摆满了年夜饭的桌子上盼着看中央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不一会还要到大门口再次接最老的祖先过年!只见一家家的老小们跪在大门口点燃六支香,三支插在门口三支拿回堂屋!烧着纸钱放着鞭炮,这就是永远的年味!磕完头作完揖后,老爷爷端着剩下的三支香和x氏三代宗亲的红纸条来到堂屋,等把红纸条贴在最中间的中堂画上后。再烧典,只见八仙桌上的纸包摆满后面!中间是最老的神x氏宗亲之神位,两边是男左女右的祖先,像左边男祖先从左到右竖写的因新年谨具冥财一份,中间大写曾祖父x府宗亲之神位收用,再写公元多少年正月初三日玄孙xxx……叩送。后面再写谨封二字!右边女祖先亦如,只是中间大写曾祖母男家姓门女家姓氏宗亲之神位收用……直到家族人的爷辈或父辈……前面香烛燎绕,祖先们的遗像家谱都请了出来,八仙桌子上的威严在这时是最鼎盛的!供品摆的满满的!这时孩子们就给家里的老人们拜年磕头,都得到了不少的压岁钱。一家家的人就这样欢着笑着看着春晚等待着新年的钟声敲响,在敲响钟时都很准时的放了烟火鞭炮!然后村子里的年轻人串起来到庙里烧头香!那知庙门口站了很多的人已在烧!虽晚些但不是最晚,都怪敲钟时放烟花给耽误了,但心里还是美的乐的!神灵一定会保佑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等回家后正式的喝酒才拉开围幕,看来真是三十晚上熬一宿啊!不熬一宿绝不罢休的架势!到了天亮时还要开大门,先从里面烧典,后开门到外面烧典,再放炮祈求平安。放炮这往往是老人们的事了!因他们睡的稍早些年轻的还在被窝里做着过年的美梦呢!等吃早饭时还要给祖先们放饭呢!只见热腾腾的菜肴暖锅先端上了八仙桌子,然后又烧典磕头,不知道一天要磕多少头和烧多少典!但这只是小孩子的想法,大人们不敢去想的!等到吃完饭孩子们要给村里长辈亲房邻居家拜年磕头时他们也忘了磕了多少个头,但是在家家挣的糖果压岁钱多!这种过年的喜悦早已掩盖了磕头时的膝盖疼!这拜年的情景一直到初二,孩子们才明白了为什么初一初二街上走的道理了!原来是过年拜年啊!到初三时要计划给亲戚和同村人送新灵!就是给去世还没过三周年的祖先们烧纸!每个人去时都拿着纸钱,到十二点多时所有人到坟上去烧纸送新灵!这天过的是最忙最快的,三天年就在这一天忙碌的过去了!接下来就是正月的走亲戚,耍社火灯火,逛庙会!只见村子里装扮成了四大灵官的马故司走街串巷!锣鼓炮声喧天响!以祈求今年平安!孩子们大人们都坐不下来前呼后拥的围着看!帮忙牵马的牵马!敲鼓的敲鼓。整个村里都容入了正月里的欢快!到晚上就是耍狮子、耍龙耍旱船的灯火!家家院子里都耍的!每家都放鞭炮迎接欢送!等耍完了本村还要到邻初耍!这可忙坏了会长!即要跟上耍还要迎接邻村的社火!这时候人的心都是沸腾的!根本的静不下来!转眼到了正月十三的迎神!这是这个村子里的社火高潮!在头一天的晚上,各邻村的社火都来耍!人们都挤来看!迎来了这村的!送走了那村的!很多村子里都变了好多的花样耍了好几遍!真是群英盛会啊!围看的人兴高彩烈!只见狮子在武术拳家的带领下跳上穿下!龙在绣球的吸引下上下翻腾!旱船的乡曲幽然入耳。锣鼓在年轻人的奋力敲击下响彻云霄!这样耍到零晨的三点多时即正月十三就迎神了!在庙里端出了各路神位牌!抬着走像的泰山爷的轿子!他的脸在夜行时用红布盖着!锣鼓狮子在前面引路!香案桌上香烟鼎盛,磬声声声不断!抬着桌子走走停停!各路神位牌紧随其后!泰山爷爷的轿子被人们抬着走一步,退三步!走过谁家门时,就烧典祈求平安!就这样慢慢幽幽,欢欢乐乐,十二抽空扎的月门灯光点缀,祥气缭绕!直到天快亮时才走到村中心的场里,等坐好了神位!场里已是炮声连天,烟花直穿云霄!人们的欢快和春的激情在此时像泄了闸的洪水四散奔腾!在神位牌烧香磕头的人一大片一大片的!人们没有一点回家的去意!直到太阳露头才散去吃饭!村里的喇叭秦腔高唱!不一会喊着要装马故司!有马的匹好的鞍子,给马戴上了大红花,带上了一串串铜铃铛!垫好了被褥牵到迎神的场里等装好的故司骑!这时邻村的马故司已经来了,有踩高跷的,耍牛务农的,桃园结义的、三顾茅庵的、天官赐福的……本村的也好了,是四大灵官朝菩萨!一直耍到三四点集合送神!这时队伍浩浩荡荡,延绵几里!村民们都叩拜相送!直到庙里众神归位才都散去!本村的还要到山神庙里去卸将,算是今年的故司结束,灯火到十五晚上家家门上耍完才卸!就这样十三看完了又到邻村看十四十五!到十五晚上全家又团聚闹花灯,灯明心灯点亮方知年已过完,又得出去打工了,老人们又得守村了,他们相送亲人的眼神里含着泪花但不流出来……有的人年还没过完就走了,二月二的炒豆子的香味只能由老人们的剩牙来嚼了……社戏的秦音只有老人来听了,也只有他们能听的懂看透!又一拢红日从东方的山腰里升起……一切的一切又继续了……开始了……更在悄然间已旧貌换新颜了。
今胜昔……
游子魂系故乡情
喜看香山梦飞扬……
爱我香山
建我香山
传我香山……[加油][加油][加油]
(完)2022.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