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神州大地寒意渐渐褪去,春色欲显,人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迎接新的开始,其中不乏充满人文气息的艺术创作。篆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集合了汉字的形式美和图像的形象美。让我们用文字和形象相结合的方法制作一枚印章,一同在这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文化深厚的方寸之间刻下对新年的期待吧。
清 朱汝珍 “甲辰榜眼”寿山石印 故宫博物院藏
纪年印是印章的一大类别,采用天干地支文字入印。天干地支是中国古代纪年历法,将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中各取一字相结合,组合成一干支,每一干支为一年,六十年为一循环。因起始干支为“甲子”,故称“六十甲子”。纪年印多作为闲章使用,印文通常为两字,最常见的形式是半通印。半通印的大小是常用印章(长、宽均为2.5厘米的正方形)的一半,可以设计成多种风格。
“甲辰榜眼”寿山石印
自刻、自用的纪年印往往更具匠心。相同的印面文字,如果构图不同、字体选择不同,就会有万千变化,我们可以在古印谱和书画作品中找到丰富的样式。纪年印可以与生肖印、吉语印相结合。生肖印以十二生肖动物形象入印;吉语印通过简洁、雅致的字词,把美好的寓意融入印面,把对新一年的美好期盼融入其中。也可以把对自己非常重要的年份或是重要事件发生的年份列出来,把它们刻成闲章,如郑板桥的“丙辰进士”印就是把自己参加科考入仕的年份与成就刻入印章。这枚“丙辰进士”印选用砖文入印,文字取法于汉晋时期的砖铭,字形在篆隶之间,粗犷朴实,边款有意处理成仿旧效果,圆角,印文笔画不刻意修饰,适合用在写意风格的作品中。
郑板桥 “丙辰进士”印
赵叔孺自51岁起,每逢新年,黎明即起,焚香静坐,自刻纪年印一方。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他去世前,期间从未中断。赵叔孺刻“甲子”纪年印,宽边朱文,选择古玺印式,方角边框宽厚,文字选择了同一时期的金文,整体平稳,方圆兼备。边款记录文字的出处,是书、刻俱佳的作品,耐人寻味。
赵叔孺 “甲子”印
来楚生擅长刻制生肖印,即把生肖与纪年融为一体治印。他的“癸卯”印是在四十七岁时刻的。这枚“癸卯”生肖兔印细边朱文,圆角,秀雅舒朗,形制非常经典,适合在较为工整的作品中使用。
来楚生 “癸卯”印
作为书画作品的必要组成部分,印章不仅可使作品的形式美感更加完整,能提升作品的视觉效果,也作为趣味十足的作品单独欣赏。2024年是农历甲辰年,甲辰年的纪年印可以取法多种篆字,配合不同印式,可刻制出形态各异的作品。
宽边朱文“甲辰”印
细边朱文“甲辰”印
砖文入印“甲辰”印
横向排列“甲辰”印
印章虽然以方形为主,但是构图形式可以千变万化。比较简单的有瓦当形印与葫芦形印。瓦当形印可以取半瓦当的半圆形,葫芦形印可以做两圆相连,既丰富了表现形式,又增添了治印趣味。半瓦当的“甲辰”印保留了瓦当印对中心和界格的处理方式,文字随外形旋转,从中心点向外圆放射开来,竖向线条呈同心圆状,构图不失稳定,笔画均匀。葫芦形“甲辰”印在设计时可以根据形状,使印章极富装饰感。
半瓦当“甲辰”印
葫芦形“甲辰”印
魏碑体归于楷书,结体俊朗,用笔纵逸,风格独特,也常用来治印。魏碑体“甲辰”印所选印材由古砖磨制而成,钤印效果更为粗犷。
魏碑体“甲辰”印
连珠印是在一方印中刻两个字,中间留空白,视觉效果似两方印的组合,也是一种常见的印式。刻制时,不但篆字可多方取法,朱文和白文也能同时在一方印中。
连珠朱文“甲辰”印
上朱文下白文“甲辰”印
在“甲辰”后加“大吉”二字,便是一枚吉语印。满白文的“甲辰大吉”印,仿铸印风格,整体稳重饱满。想要在印面上呈现出一些变化,可以加上界格,用单刀刻画,形成率真的风格,也可以取法古玺印的样式,用四字朱文呈现,或是竖向排列印文。
满白文“甲辰大吉”印
界格白文“甲辰大吉”印
纪年印仅枣栗之大,却能在书画作品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若是撰短文或诗句,把它们刻成边款,记录一年的学习、创作经历,可以让纪年印的内涵更加丰富,在方寸之间汇聚诸多美好。
古玺印式“甲辰大吉”印
竖向“甲辰大吉”印
每逢新年铸新淘旧,当一枚小小的纪年印可以再次使用时,已经是六十年之后了。真到那时,想必这枚印章一定会唤起你久违的记忆,而这枚小小的石头能把时间定格在此,不得不让人感悟“石不能言最可人”。
本文节选自《书法教育》2024年第1期
《“甲辰”新篇——轻拈寸铁耕石田细镌干支印纪年》
《书法教育》202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