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热爱表达的你#
首发头条平台,抄袭搬运必究!
(有看到抄袭搬运的读者朋友也请帮忙举报一下,首发和原创标签只有在头条平台。感激不尽!)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2591篇原创文章
8月15日,中国关于婚姻的一个话题冲上了多个舆论平台的热搜:
8月12日,民政部在其官网公布《婚姻登记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下称《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4年9月11日。
经过多家头部媒体的转发和介绍,这个意见稿里面的一些新内容,新变化,引发了舆论环境和互联网的热议。
这次的意见稿,很有看头,特别是结合意见稿发布和舆论热度起来以前,最新的一个报道来看,就更有意思了:
民政部官网8月2日发布的《2024年二季度民政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二季度,全国结婚登记343万对,离婚登记127.4万对。
有媒体注意到,2023年上半年,全国共办理结婚登记392.8万对,办理离婚登记131.7万对。今年上半年结婚登记数较去年同比减少49.8万对,同比降13%,离婚登记数同比减少4.3万对。
图片来源:见图
根据民政部统计数据,全国结婚登记数已连续下跌多年。十年前的2013年全国结婚登记数为1346.9万对,在2014年开始逐年下降。由于疫情因素,在2022年全国登记数已经降至683.5万对,到了2023年回升至768万对。根据今年上半年的结婚登记数预估,今年的结婚登记数大概率又将创造历史新低。
婚姻,不只是人生大事,也是国之大事。
结婚、离婚及生育,影响的不只是家庭和社会结构的稳定性,更会波及到未来生育的走势,重塑人口结构。
更进一步说,那就是负债驱动的经济模式,最大的威胁:后继无人。
经济学界有一句老话:
内债不是债,只要人还在。
意思是,只要有人在,国家就可以通过不断印钞,发债来提供永续生产力,但如果人不在了,或者人不够了,那面对的结果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结婚人数持续走低,事关国运,所以,很快,国家就出手了。
这一次高效率的出手,能够从结婚率这个人口源头,产生扭转的力量吗?
这是一个好问题,也是值得拿出来和大家进行讨论和深入分析的好话题。
这篇文章,将基于最新冲上热搜的,民政部在其官网公布的《婚姻登记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下称《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详细梳理,并结合现实,从敬畏常识,尊重规律的角度出发,深入挖掘这个热议动向背后的因果逻辑和政策意图,并对后续国家出手以后中国的婚姻市场可能出现的变化,进行一次有深度,有态度,有依有据的专题讨论和分析研究。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1
热搜第一,民政部拟修订婚姻登记条例,具体是怎么一回事?
8月12日,民政部公布《婚姻登记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下称“草案”),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
草案取消了结婚登记中需出示户口簿的要求,这一消息在15日冲上微博热搜第一。
图片来源:见图
图片来源:网络
这个事情,本身就很有看头:征求意见稿,一般指法律、规章制度或其他文件在提交正式审议批准或决定前向社会公众或特定部门、群体、人员征求修改意见的文件版本。
大家都是成年人,实际上这个征求意见绝大多数都是走个过场的本质,恐怕不用多说。
更多的,公开征求意见稿,符合程序,而且,还能为内容进行一波舆论宣传。
为什么这么一份关于婚姻登记的征求意见稿能够冲上舆论平台热搜榜?
主要还是内容表达和一些变化,很有看头:
准确来说有4点关键变化,这里为大家进行一个梳理:
一,结婚与离婚登记不再需要户口簿,地域限制也被取消。
二,胁迫结婚、婚前隐瞒重大疾病可撤销婚姻,未达成离婚协议、当事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结婚登记非在中国内地办理的,不予受理离婚登记。
三,“离婚冷静期”三十天内,任何一方不愿离婚都可撤回申请。
四,婚姻登记不得收费,个人信息严格保密。
全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民政部的官网自行查看,公开文件,有依有据。
这里主要说说这4点关键变化。
这四点对于当下适龄,且未婚的年轻人来说,影响还是挺大的。
首先来说,明显降低了婚姻的门槛,结婚登记和离婚登记都不再需要户口簿,也取消了过去对登记的地域管辖的规定。
图片来源:网络
结婚没有户口薄限制,现行结婚需要户口本,是1986年时明文确定下来的。
现在这条政策变相绕开父母这关了,孩子偷着结婚领证,父母可能完全都不知道了。
其次,虽然结婚门槛越来越低,但是离婚却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简单来说,就是从规则上,如果这份意见稿顺利通过(大概率事件),那么根据报道,结合民法典,草案新增了关于30天“离婚冷静期”、“婚前隐瞒重大疾病可撤销婚姻”等条例,并对“离婚冷静期”进行了具体的规定。
换言之,即使双方同意离婚,也要等待30天的冷静期,而期间任何一方不同意离婚的,都可申请撤回离婚登记申请。
然后,就是婚姻登记明确免费,以及个人信息保密这一条了。
这次对“个人信息严格保密”做出严重申明,是在有意让结婚更顺利一些。
基于对这份关联婚姻登记事项的相关意见稿的重点梳理,实际上国家对于婚姻的重视态度,一目了然。
事情,就是这么一个事情,有依有据,一目了然。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
政策思路分析:这一套新制度的设计和实施背后,有哪些考量和门道?
透过对意见稿的重点梳理,其实一个规则设计逻辑是非常清晰的:
对于国内的婚姻关系,国家想要塑造和主打一个“宽进严出”的规则环境。
或许很多人并不知道,放眼全球,其实中国已经是离婚最容易的国家,没有之一,而是第一。
印度:6个月离婚冷静期
意大利:6个月离婚冷静期
澳大利亚:12个月离婚率冷静期
英国:6个月离婚冷静期
芬兰:6个月离婚冷静期
美国:1个月~12个月离婚冷静期,也有0天
法国:15天离婚冷静期
当然,新政对情绪化去离婚的人反而是一件好事,表面上看,离婚冷静期是为了解决高离婚率,其实更是为了解决低生育率。
进一步来看,保卫婚姻,严进宽出,实际上还是为了保生育率。
毕竟,只要婚姻关系事实存在,一个屋檐之下,总是有机会的,如果连婚姻关系都保不住,那么去谈保生育率就是无稽之谈了。
难不成让607080后的老同志们再接再励,为中国生育事业再搞搞奉献?
显然不靠谱,也不现实,那么只能对当下适龄年轻人群体入手,降低婚姻关系建立的门槛,提高离婚的难度了。
事关民生,其实国家的这次出手意图非常清晰直白,那就是加大对婚姻的保护,降低婚姻关系达成难度,期望能给持续下行的生育率带来一些扭转和托举的效果。
简单直接,一步到位,是不是这么一个意思?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3
趋势研判:结合现实来看,这一轮国家出手的“催婚”,能有多大效果想象力?
客观来说,这一轮国家针对国内的婚姻关系进行改革,就是为下一轮周期做好铺垫,政策诉求也很明确,那就是试图通过行政力量和规则建设,让中国国内结婚和生育再次提高,开始新的循环。
这不仅仅是人口的循环,更是经济现实的需要。
有人说中国人口太多,极致内卷,这是事实,但是债务驱动的经济增长和运行模式,如果后继无人,那么对应的社会问题,甚至是矛盾冲突,恐怕更难面对。
经济社会,谈钱不俗,其实结婚离婚这种行为和关系,归根到底是两个字,利益。
这次婚姻登记条例的修改,基本可以总结为四个字:「宽进严出」。
也就是结婚让适龄年轻人的婚很好结,离婚就没那么好离了,某种意义上是在有意提高结婚率。
从国家的角度,有这样的诉求,是合理的,但是对应到现实来看,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活到这个岁数了,就一定要知道一件事,那就是国家和个体的利益并不总是一致的,国家“希望”个体这样干,和个体“应该”这么干之间,隔着鸿沟——
国家希望,那是对它有利;而个体要不要,是是否对个体有利。
这里的利,自然不是民政局登记收的那一人4.5元的工本费,而是“新增人口的经济账”。
这个账,放到当下就业承压,收入和保障都面临时代周期双重考验的经济阶段来算,其实并不是什么困难复杂的事情。
适龄年轻人不结婚,离婚率持续走高,放到经济社会的环境中来看,根源绝大多数其实还是经济问题。
客观来说,国家的意图是可以被理解的,从宏观和管理引导的维度的需求也是非常清晰直白的。
但是,对应到当下的经济现实情况来看,或许对于实际效果,还是要降低预期的。
当然,大国做事,特别是是自己的祖国做事,还是希望能有一个理想的好结果的。
毕竟,看空唱衰容易,自私自利容易,但是没有一个强大稳定的国家做后盾,所有的财富和幸福,其实都是无根之草。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写在最后:
透过国家政策面的最新催婚动向,能够得出哪些启发?
文章最后,基于以上对国家关于婚姻登记最新表态以及文件的梳理和理性分析,分享几点个人的思考和观点,不一定对,权当抛砖引玉,供大家进行一个讨论和参考就好。
首先来说,特殊阶段,对于国家政策能够给经济环境,特别是楼市股市带来的利好效应,一定要具备主动降低预期的认知和态度。
特别是有明显“头疼医头,脚疼治脚”特征的政策动向,更是要警惕一些别有用心群体的鼓吹和炒作。
个人认为,在婚姻,投资,择校,就业等等这样的人生关键决策上面,关键还是自己要有主见,而不是把希望寄托在道听途说,以及不能负责的“外人”态度观点上面。
这一点非常重要。
其次,不谈什么宏大叙事,也不会和一些所谓的砖家去主动为一些政策唱颂歌,从现实来看,永远不要对中国这个国家的制度设计威力,以及想做成一件事的决心,有任何的不敬和轻视。
即使有些东西当下看不明白,或者说和现实关联并不密切,但是并不妨碍国家层面进行的制度设计和长远效应。
有些东西只能说到这个份上,大家仔细体会就是。
最后一点,从国家对于婚姻的这次态度表达和政策思路来看,实际上并不能得出国家对于当下国内经济现实,有“对症下药”的方法,以及真正意义上去系统性解决经济困局的意图。
当然方案和思路肯定有,但是目前的做法还是打补丁,调规则,说明时间换空间的方法还是主流。
人均4.5元的工本费和登记的那点小钱,不是结婚率下行,离婚率上涨的原因吧?
不是国家部门不懂这个道理,而是当下的一些高维度博弈均衡以后只能这么出招。
基于这个判断,其实对于婚姻,以及经济的预期,就更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一个对应判断了。
总之,从长期来看,结婚率走势如果不能逆转,而影响婚育的各种因素不能得到扭转,出生人口恐怕很难真正出现逆转。对应的,就是经济承压的局面会随着生育率的下行而得到进一步的延续。
而按照当下的政策态度和策略来看,中国这个国家,想要顺利提振结婚生育意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悲不喜,不空不多,适龄年轻人用脚投票出来的结果,虽然不一定是宏观最优解,但是一定是个体最优解,如何选择和理解,完全就看自己怎么想了。
以上,就是对冲上热搜的民政部拟修订婚姻登记条例最新动向,进行的一次专题梳理和分析讨论内容,和各位头条的读者朋友们,进行一个交流和分享。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
交个敢说真话,会说实话,善于观察的年轻人朋友,可好?
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本人
实力原创,头条独家,如有抄袭搬运侵权行为,必究!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