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苦功高",形容那些付出了巨大努力、忍受了重大苦难并取得了显著成就的人。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项羽本纪》。
在秦末起义期间,刘邦率领的军队首先攻入了秦都咸阳。根据之前的约定,谁先进入关中就能成为关中王。项羽的军队稍后到达,担心刘邦已经先一步成为王,于是准备发兵攻击刘邦。项羽抵达函谷关后,将军队驻扎在鸿门,准备与刘邦决一死战。
当时,刘邦与项羽的军队实力相差悬殊,形势对刘邦极为不利。项羽的叔父项伯,是刘邦军中重要谋士张良的朋友,因此答应帮助刘邦进行调解。
第二天,刘邦带着一百多名随从前往鸿门向项羽谢罪。在酒席上,项羽的谋士范增擅自命令项庄以舞剑助兴的名义试图刺杀刘邦。项伯见状也拔剑起舞,用自己的身体来保护刘邦,使项庄无法得手。
见形势紧急,张良立刻去营外寻找同来的将领樊哙。樊哙得知情况后,立刻手持剑盾冲入营中。项羽得知樊哙的身份后,赏给他一杯酒和一只生猪肘。
樊哙对项羽说:“楚怀王曾与起义将领约定:‘先入咸阳者为王。’现在沛公已经攻破秦军并进入咸阳,且未有任何侵犯,一直在等待大王的到来。沛公付出了巨大的劳苦并立下了不小的功劳,不仅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反而遭到大王因谗言所误的追杀,这难道不是在重蹈秦朝灭亡的覆辙吗?”
面对樊哙的质疑,项羽无言以对。刘邦则借口上厕所,悄然离开了场合。(故事来源:中华成语典故)